塔吊繁忙挥舞吊臂、工人密切协作,厂房主体节节拔高……来到纬二十六路和经三十八路十字西南角,我国当前规模最大的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基地正在紧张施工。
西安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应用智能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25.09亿元,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金属增材定制化产品原材料粉末的产能,有效满足航空航天、汽车等应用领域对增材制造快速增长的需求。该项目的高效推进,是丝路科学城产业加速聚集的生动写照。
丝路科学城是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双中心”)和核心承载区,也是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的“主阵地”。经过几年建设,丝路科学城在城市骨架不断成形、界面持续刷新的同时,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也在加速成势。
硅片是芯片制造的主要材料,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下,半导体硅片正在不断向大尺寸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量产300mm大尺寸硅片,西安奕斯伟就是其中之一。
落地西安高新区后,奕斯伟在丝路科学城投资数百亿元建设硅产业基地一期、二期项目,目前大尺寸硅片月产能达50万片,待二期项目建成后,硅产业基地月产能将超百万片,生产规模有望成为12英寸电子级硅片行业领域全球前六,将有效推动我国半导体硅片行业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
2023年7月,总投资216亿元的三星M-Fab项目在丝路科学城启动;2023年11月28日,随着第八代新产品产线升级项目首台设备的搬入,标志着三星将目前最先进的第八代产品生产也放在了丝路科学城。
与此同时,美光也在丝路科学城进一步加大投资。2024年3月27日,美光追加投资43亿元启动新厂房建设,用来封装和测试美光的移动DRAM、NAND及SSD芯片,产品面向全球,项目将于2025年竣工。
丝路科学城建设启动以来,比亚迪经过多轮投资,建成了比亚迪电池20GWh、12GWh项目陆续落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产项目一、二期等一系列项目,在丝路科学城布局了包括电机、电控、电池在内的全产业链条,年产能成倍增长至150万辆。目前,丝路科学城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的同时,丝路科学城也在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手持式设备不受口罩、眼镜等干扰,可实现3米内非接触式热成像测温和超温报警;360度影像系统搭载的摄像头,辅助车辆可在只有星光的场景下自动驾驶……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立德红外”)展厅里,智能光电设备琳琅满目。
立德红外是中科院西光所孵化的一家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光电设备研制企业,是国内知名的红外成像与测量设备供应商,也是丝路科学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企业。目前,公司在丝路科学城投资1.5亿元建设的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打造出西北地区完整的红外产业链,进一步壮大光子产业集群。
追光而行,立德红外还有一众伙伴。光子传感产业聚集区是丝路科学城正在建设中的又一个光子产业项目,将打造 “追光计划”中曲率引擎光子传感聚集区,确保光子产业链企业长得大、留得住、引得进,为光子传感产业方向的优秀企业培育和加速发展提供更好的物理空间,形成“1+2+N”的光子产业发展格局。
作为西安高新区未来发展的主阵地和西安“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被寄予厚望。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这里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的经济规模,到2035年,集聚人口超过100万,承载3万亿的经济规模,力求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大平台和硬科技产业聚集地,建设成为绿色智慧的未来理想城。
“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有宜居宜业的环境和便利的配套,更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启动建设以来,丝路科学城坚持产业先行,围绕西安高新区“5561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强化产业能级。
目前,丝路科学城已聚集企业近4000家,拥有全球最大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培育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同时形成了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引领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硬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为特色的总部经济集群,与此同时,以光子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也在不断催生竞争新优势、发展新动能。
“启动建设以来,丝路科学城一直保持高投资‘热度’,备受关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家对丝路科学城的热情和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里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张静攀)
丝路科学城是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下称“双中心”)和核心承载区,经过几年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加速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