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公司所属的商用车(包括交通运输车辆、交通出行车辆及作业生产车辆)的安全、合规和效率提升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发展潜力。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推动,共同塑造了行业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并为公司的持续增长与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
“安全”是一个行业的命根和永恒的主题,具体到商用车领域,又有着明显的行业特征,毕竟交通事故猛如虎,对于行业上下游企业来说安全压倒一切,行业主体普遍也将履行安全生产合规义务(车辆合规、司机合规和车队合规等),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列为极为重要的管理职责。
首先,从技术维度来看,随着通信、视频、大数据和AI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交通出行安全解决方案实现了质的飞跃。早期商用车利用第一代GNSS定位技术实现车辆实时位置追踪,到如今,公司已经步入了一个大数据和AI智能驱动的安全管理新时代。锐明凭借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创新能力,成功将大量收集到的车辆运行数据转化为可深度挖掘和智能评估的有效信息,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了一套以预防为主且有强力干预措施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新模式,推动行业迈入“协同智能”的全新技术领域,将显著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水平与运营效率。近几年,随着科技+管理在多数地方达成了正循环的安全效果,多数行业用户开始认识到投资到安全领域,将不仅是一项被动的基础投入,在领先技术和先进产品的加持下,这类型的投资可以让车队和企业迈过安全驾驶阶段走向平稳运营,是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其次,在法规层面,国际及地区性标准的制定与落地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中国是最早将安全技术通过政策和法规指引应用到商用车领域的国家之一,从北斗导航系统,视频车联网系统直到交通部印发的交办运〔2018〕第115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的通知》要求:综合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纠正司机疲劳驾驶、行车接打手机等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决定在道路客货运输领域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全面提升道路运输安全科技保障水平。鼓励支持道路运输企业在现有三类以上班线客车、旅游包车、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农村客运车辆、重型营运货车(总质量12吨及以上)上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两客一危”车辆应前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实现对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的自动识别和实时报警。时至今日,出厂的各类商用车(以重卡为主)会配置国标要求的基础视频联网安全产品,各地在营运的商用车部分实现了第三代AI智能预警联网系统的批量安装,以广东为代表的典型省份甚至完成了全省货车、客车和危化车的列装,其他省份也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筹划统一的实施计划。从国家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和历年巨大的投入,一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减损降赔效果,往年多发的特重大事故,在近些年明显被遏制,事故率也有所控制,另一方面行业链开始在政策之外积极探索“科技+保险”的新模式。技术发展也在推动前装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中国国标GB15084-2022(欧洲对应的是UN-R46,日本作为《1958年协定书》的缔约方已同步采用UN-R46法规)的即将正式实施,以摄像头+屏幕组合取代传统光学后视镜的新一代电子后视镜CMS车型将被允许上路。
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中国一样,车辆生产企业注册发布一个新车平台,首先需要各地官方的认证的新车公告。根据欧洲2019年发布的GSRII法规对商用车的要求,新车公告自2022年7月开始,新车上牌自2024年7月开始,需强制配备下面六个智能警告的功能,即:行驶区域信息提示系统(MOIS,有助于避免起步时与车前方行人发生碰撞)、盲点信息提示系统(BSIS,有助于行车时避免与靠近车辆副驾驶一侧的骑行者发生碰撞)、倒车信息提示系统(REIS)、智能车速辅助系统(ISA,帮助司机识别限速标记和超速提示)、司机疲劳预警系统(DDAW)、胎压监测系统(TPMS)。这些功能主要集中在保持司机的注意力和警觉性上。人为因素仍然是造成车辆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这些方面予以司机对应的支持可非常有效地提高交通安全水平。除了欧盟的GSRII系列标准,英国同步出台了DVS/PSS法规(要求货运车辆上路时必须安装帮助司机规避盲区风险的预警产品),美国和日本也在跟进对应的法规,亚非拉各地的跨国运输公司也纷纷响应各类领先标准。这一系列高标准严要求的政策出台和不同程度的减损降赔效果的达成,标志着全球对于交通安全监管正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锐明认为法规要求的功能是最基本的门槛,锐明凭借对市场和应用场景的理解,锐明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积极拥抱并提前适应这些变化,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始终符合甚至超越最新法规要求,从而赢得了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认可,获得了车厂、车队、保险公司的信赖。
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法规的双重驱动,整个交通出行安全市场将以“效果和价值”为核心动力,实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进而推动全球交通运输安全迈向新的高度。同时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积极参与到这一领域的革新中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飞轮效应”,从而Vision Zero愿景越来越多地被行业客户和用户所期待和成为实际的目标。Vision Zero所代表的意义就是零事故。这个愿景是一个宏大而具体的交通安全目标,这个理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起源于瑞典,经过多年的各地政府和企业的推动和发展,现今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运输行业的指导理念。该愿景的核心内容是致力于通过综合的策略与技术创新,实现道路交通零死亡和零严重伤害。传统的交通安全措施强调个人责任,注重鼓励、教育和实施策略,帮助人们负责任地行为。“Vision Zero”代表了对待交通安全的一种根本不同的方式。“Vision zero”的系统方法认为人们将不可避免地犯错误,因此专注于设计和管理上游的安全系统——道路基础设施、车辆和相关的技术产品进步——而不是依赖于执法。
据统计全球(含中国)约有1.9亿辆商用车,活跃车辆过亿,有两亿以上的司机,每年全球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约5,500万人受伤,交通事故已经成为5-29岁的儿童和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大因素。
具体来看商用车(包括交通运输车辆、交通出行车辆及作业生产车辆)的安全、合规和效率提升领域的技术发展至今已长达三十余年,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中行业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困扰,围绕这些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措施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实际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市值价值加速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起,商用车辆开始搭载集成式全球卫星导航GNSS系统,这一技术革新使得运营者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精确地理位置、行驶轨迹及运行速度等信息,极大地助力了提升调度效能、防范车辆失窃风险以及满足各类法规监管要求。
这个阶段的典型产品是联网GNSS定位器,该类产品硬件的单车售价在50-100美元,生命周期软件订阅(车辆位置安全服务Saas)收入约为160美元。目前全球行业渗透率约为35%,已经成为车联网的基础设施。伴随车辆更新,每年设备产销规模约在1,450万台套附近,行业产值在153亿美元。
然而,在安全保障层面,单纯依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和惯性测量单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惯性测量单元能有效监测到司机的突发加速、急刹车等异常驾驶模式,但在缺乏视频实证的情况下,此类判断可能引发司机的异议和纠纷,无法提供充分且无可争议的驾驶行为分析依据。
再者,在交通事故处理环节,尽管GNSS系统能够精准定位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但它无法揭示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境与原因链,只能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信息,而对导致事故发生的详细动态过程和因果关系则无从揭示。
2000年开始,车载DVR(数字视频录像机)或其他类型的车载摄像头开始广泛应用,对车内及车外环境进行连续监控与录像,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这些视频资料不仅有助于还原交通事故现场,还可用于司机行为分析、防止货物丢失或损坏,以及解决纠纷等用途。
这个阶段的典型产品是功能相对单一的车载数字录像机,该类产品单车售价在100至500美元,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目前行业渗透率接近10%,是车联网的主流产品之一。而单纯的视频录像能力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提供价值,而无法在事故发生前起到积极预防的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备实时智能分析能力和认知能力成为第三代车载设备的显著特点。例如,AI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对司机盲区的各种风险智能提醒,也能对司机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不安全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还能明确知道具体是哪个对象做了违规操作,并通过警告声音、震动座椅甚至是直接刹车等方式进行事中干预,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通过结合视频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事故发生前主动警示司机,并在冗长的视频中提取出关键时间段来帮助商用车运营者理解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这个技术革新受到了商用车运营行业的欢迎,形成了今天繁荣的Video Telematics(视频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市场。
这个阶段的典型产品是各类具备车联网功能AI行驶记录仪(一般含防疲劳/防追尾/盲区预警和录像取证等功能),该类产品单车售价在300至1,000美元,目前行业渗透率在全球最发达的北美市场接近18%,欧洲市场约为4%,拉美和亚洲等其他区域在快速跟进中,以北美市场为龙头,整个市场正在度过增长曲线拐点迎来高速发展。根据Berg Insight Video Telematics报告第四版报告,未来三年的行业规模将逐步增长至44亿美元,在2025年—2027年预期增长率将是18%。
以GSRII下属的UN ECE Regulation 151和159为例,这是典型的第三代全车智能安全件,R151/R159这两个细则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制定的两项关于商用车辆安全技术要求的法规。
UN ECE R151:ECE R151法规涉及重型车辆的盲点信息系统(Blind Spot Information System, BSIS)。该法规要求从2022年7月6日开始,对于新认证的M2、M3、N2和N3类车辆(这些类别通常包括大型客车、铰接式客车、载重卡车和挂车等),必须安装符合R151标准的盲点监测系统。该系统旨在减少由于司机视线受阻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特别是在改变车道时因盲区造成的碰撞风险。
这个法规主要关注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行人的检测能力,尤其是静态穿行测试和其他动态场景下的安全性。通过采用MOIS技术,车辆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并应对道路上的弱势道路使用者,如行人和骑车人,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这两部法规都是为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尤其是对于大型商用车辆与较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安全水平。欧盟UN ECER151/R159等标准覆盖的车辆数约为672万辆(除去英国),在2024年法规正式落地后,每年产生约50万套R151/R159/DDAW/ISA/R130/R131方案的需求。按单台车整套约2,000-3,000美元进行估算,该部分市场空间大约为每年10亿-15亿美元。
随着AI实时监控与干预能力的日益精进,以及以视频为核心载体的司机安全教育步入广泛应用阶段,众多商用车运营者引入领先技术得到效果之时,却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管理压力。这股压力源自AI技术揭示出大量过往被忽视的风险隐患,犹如洪流般的数据信息瞬间将运营商淹没。尽管如此,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以应对安全管理挑战,从而引发了沉重的工作负荷和人力资源瓶颈。
为破解这一困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集合的解决方案应时而生。这套方案通过智能化的风险聚类与精准判别,能在显著削减安全事故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