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冬春交替的时节,近期小朋友们在经历了新冠、支原体、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等一轮又一轮的呼吸道病原体袭击后,儿科门诊就诊量又迎一个小高峰。一声声咳嗽此起彼伏,有一个古老的病原菌正卷土重来——
儿科副主任医师殷静介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回声,病程可迁延数月,因此有“百日咳”的说法。
在疫苗未普及之前,百日咳是一个毁灭性的疾病,在儿童普遍接种疫苗后,发病率急剧下降,但2-5年会发生一次周期性流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发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者传播。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感染宿主,因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未接种疫苗的小婴儿。
百日咳潜伏期可达2-21天,一般为7-14天。无症状感染很常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2 周尤其要重视,整个病程可分为3期。
卡他期:可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症状和普通感冒很像,鉴别困难,但此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可持续1-2周。
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哮)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或咳吐,昼轻夜重,影响睡眠,痉咳次数多而导致咳吐者还可能并发舌系带溃疡、面部浮肿、眼结膜出血、鼻出血甚至颅内出血。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可能没有典型痉咳表现,但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一般痉咳期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
呼吸道隔离,对症支持,建议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钙剂。痉咳严重的儿童可给予鼻饲,避免误吸。有缺氧表现者给予氧疗,注意做好气道护理,避免窒息。
抗菌治疗是根本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若大环内酯类耐药,亦可选择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
并发症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可原发于百日咳,也可继发于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百日咳脑病。此类患儿多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
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同时做好开窗通风、物品消毒,佩戴口罩,勤洗手。
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和有明确接触史的人员,在暴露后21天内(尽可能暴露后1-2周内)接受药物预防(方案同治疗药物)。
接种疫苗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按计划免疫接种为孩子健康成长撑起一片“保护伞”。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殷静副主任医师提醒,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5年,擅长新生儿复苏及危重症抢救,儿科呼吸、消化系统等疾病诊治,儿童肺功能检查等。现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呼吸专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工作秘书、江苏省妇幼健康研究会青年专家委员、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院“十四五”骨干人才等。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项,获软件著作权授权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