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 920 5545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杏彩体育官网下载:他们不抱怨996只关心是否有班可加

发布日期:2024-11-24 06:26:36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下载app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下载地址手机版安装

  在这个“五一”和清明节前后,对于加班和调休的争论都冲上热搜。连休可以,但要调休。休一天也可以,但可能会被喊去加班。如果假期里加班,调休又要上班,是不是有点太亏了……

  很多人抱怨加班,但也有很多人关心着是否有班可加!比如在东莞。东莞是知名的制造业城市,这里林立着成千上万家工厂,无数的产品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同时这里还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打工人。

  作家塞壬于2020年、2021年间,走进东莞的工厂,前后耗时八十余天,深入一线,在电子厂、模具厂、首饰厂等,与做工的人同吃同住,写下这本《无尘车间》,记录下打工者的真实身影。

  他们不抱怨996,只关心是否有班可加;他们看重自己的劳动,会为应得的报酬据理力争;下了班的烧烤摊上,他们也会谈梦想、谈家乡、谈爱情。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车间?他们又是一群什么样的打工人?认识了他们之后,你是否会重新看待996?

  所有的新员工都被安排进了新厂区的无尘车间。带着好奇,带着体验另一种人生的亢奋,我满面春风地随着上班的队伍打了卡。

  嘀的一声,七点二十五分,我的指纹显示在打卡器上。一切都是那么簇新,我像是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新生,心里充盈着清脆的阳光。

  保安亭的入口很窄,工人们鱼贯而入。一个大大的篮球场,一溜长长的自行车篷,绿化带种着一圈矮丛的四季桂和三角梅,四周围着七层楼的白色厂房,临街的是高高的白色围墙,铁门是关闭的,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矩形。

  我看见那些如工蜂般拥进各个楼层的工人,他们都渐渐消失在那些方格子里。四千人,我仰望环绕着操场的厂房,感到不可思议。有四千个活人无声无息地在这毫不起眼的建筑里,每一天。

  在外面,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看见他们。一个百万人口的城镇,绝大多数人都隐在这沉闷、压抑的方格形建筑里。

  我忽然觉得头顶响彻着一种巨大的合唱,像大海,淹没了一切。我感受到了一种绝对的意志:你必须从属这里。

  “你发什么愣啊?”我一回头见是赵妮,她催促道,“快点去领工服。”赵妮分在二楼,我在三楼。还是挺遗憾的,我其实很想跟她在一起工作,毕竟她是这里的老员工,可以听她说说八卦。

  我领到了一套白色的无尘衣,外加鞋帽。号码是297,印在左袖的胳膊处,两只鞋的后跟写了名字:郑秋香。用圆珠笔写的,非常醒目。这套行头的前主人是一个叫郑秋香的女子,她应该跟我有差不多的体型:瘦小的身体,还有小小的脚。

  这无尘衣是用特殊的材料做的,防静电、防尘、防菌。洗的时候用的是纯水,还要用专业的设备烘干消毒,所以不论它曾经有多少个主人,一旦洗过之后,一切的过往归零。可是,因为看见了那个名字,我就没法把它认作是我的了。

  无尘衣是蛙式连体的。从中间开链,先套裤子,然后再从袖里伸直双臂,拉上拉链,竖领直顶下颚。鞋是连袜式,侧拉链,它包住裤腿,在小腿肚那里绑紧。长发要盘起,箍上发网,这东西很像浴帽,其实是一张极薄的半透明纤维丝网。浅蓝色的口罩是一次性的。

  接着套上无尘帽,帽平顶、连肩,戴上后很像修道院的嬷嬷,被遮住了额头、下巴和脸颊。最后用嘴从反面吹鼓橡胶手套,然后把五指伸进去,用腕口的橡筋扎住袖口。

  我们没有性别,没有性格,没有体型,唯有一个抽象的轮廓,我们只是高高矮矮的轮廓。我第一次试穿的时候花了近六分钟,而正常工人穿、脱总共不到五分钟。我先前听说,要适应无尘衣至少要三天。主要是对口罩的不适。

  可怕的是,直到辞工的那天,我都没能适应。这是后话。穿上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一种迅疾融入这宏大整体的力将我拉伸,压扁,压薄,直到个体的我完全消失。

  室的门被拉开,一个高个子男人走出来,他是拉长助理。拉,是英文 Line 的中文读音,流水线,拉长即线长。在进入车间之前,他跟我们讲无尘车间的纪律。

  纪律最严苛的两条是:手机不准带进无尘车间;上班时间只能出车间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每次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你可以上厕所、喝水、打电话,但如果超时则以迟到论处。

  工人们低头忙着手中的活,专心致志,听不到人说话,他们跟机器一样。车间异常地亮,那种亮不是阳光的亮,它不刺眼。工作台上面、左边、右边全都装着三根并排的细长 LED 防尘灯管,因为手中的产品器件非常精密,一个小小的污迹、毛发、折痕、小气泡都被照得纤毫毕现。

  可是,面对这样的强光,我只觉得头顶像是被凿开了一样。光,一泻到底,从头到脚,无一处可以隐藏,仿佛我的脏器、骨骼全都曝于他人视野中,我定神之后才意识到,在这里,没有人关注你的身体,你不存在,你是流水线的一个岗位,是机器的一部分。

  工作台的下面通着压缩空气的管子,这十几条流水线同时开了气,它发出嗞嗞的声响,无处不在,很像是管子破裂了,强烈的气流从破裂处喷出来的声音,但这声音又似乎被一种力量摁住,变得喑哑。

  我后来才知道,习惯了的人,是听不见这声音的,它已经融进了一种环境的背景中,剥不开了。无尘工作室对禁尘程度的要求是要将每立方米空气中小于 0.5 微米粒径的微尘数量控制在 3 520 个以下。

  我虽然不懂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在这个标准下化妆用的散粉都已不再是尘埃,而是巨大的固体颗粒。头皮屑,说话产生的唾沫,手与手的接物传递产生的细菌,汗,全都被这一身无尘衣挡在门外。

  靠墙的地板约半米宽处涂了一种深蓝色的胶,为的是让掉到地上的尘埃,再也没有机会被扬起。至于每天的紫外线杀菌、酒精消毒,以及保洁人员全天候拖地只是常规的防护。

  绿色的油漆地板反着光,在灯光的阴影处,它就变成了黑色。头顶,是一堆奇奇怪怪的装置,粗大的弯管子,像油烟机一样的大罩子,它们全都被包裹成银白色,看上去有一种未来感,也很像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的绘画。

  见到了拉长。她的大眼睛上有着浓密的长睫毛和很宽的双眼皮,这眼睛几乎不眨动,盯着你,时刻充满质疑和问责。她看上去不年轻了,眼珠发黄干涩,但眼神专注严厉。她看了新工人一眼,然后把嘴一努,示意助理安排线位。

  待看到我的时候,她盯着我的脸,说了一句:“口罩要遮住鼻子。”然后对着我做了一个往上拉的动作。我只得照做,可是,我心里叫苦不迭,因为从口罩呼出的气往上走,喷到眼镜上形成雾,直接让我视物不明。

  助理把我带到一个女工面前,跟我说:“你就跟着她吧。”这算是我的师傅了,我上前打招呼,她抬起头,眼带笑意算是回应了我。她放下手中的活,让我坐在她的对面,然后过来跟我讲活怎么干。

  她说话的声音很细很轻,还时常干咳几声清嗓子,唯恐别人听不见,但她眼波流转灵动,是一个瞬间就能意会他人眼中之意的聪明人。她比我小,大概三十五岁。

  我们这个厂是日本人开的,做的产品叫背光源,供货给日本的索尼、佳能、东芝这些大品牌。我跟师傅的岗位叫:看外观。意思是从外观上检查产品是否合格。目前就我们两个人。

  这个叫背光源的东西的具体原理我至今没弄明白,它是一个不到巴掌大的长方形塑胶薄片结构件,厚度不到两毫米,很轻,正面是一层闪着七彩荧光的彩虹膜,边缘拖着一条细细的尾巴,它叫 FPC 柔性线路板。

  我上一道工序的人负责组装这个结构件,实际上具体的操作就是贴膜,贴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膜,顺序、正反面、朝向皆不能弄错,如果装倒了就算是废品。

  这个工作需要细心、熟练、手快,不能出丝毫差错,膜片有折痕、污迹、出位的现象都要返工。到了我这里,最重要的检测指标就是查看增光膜和扩散膜是否装倒了。从外观上看,如果装倒了,它的背板就看不到一个白点。

  一版无色透明的模具盒里装有九块背光源的结构件。我被要求五秒钟扫完一版。除了背面的白点,还要看正面的膜和 FPC 板(柔性电路板)是否有歪斜、溢胶的现象。装倒的废品拣出来直接交给拉长张淑云,其他仅有小小毛病的拣出来送给助理修复。

  非常简单。我师傅三秒看一版。她跟我解说完毕之后,眼睛露出叹气的神情,仿佛在说,远不止如此简单呢。这是我第一次读懂眼睛的这个意思。

  等到我们看完五百版之后,还要将产品用手推车拉去扫尘,扫一次要二十多分钟。用手举起扫枪,打开压缩空气的阀门,抬高手臂,一版一版地扫,用强大的气流将产品上的尘埃扫走,原理很像用高压水枪洗车。这才是这份工作最累的环节。每天,我跟她至少要各扫六趟。扫枪有两斤重,枪管是铜做的。

  墙上挂钟指向早上八点五分。我开始了我的工作,看外观。反面一扫,一版九块外盖皆有白点,正面,端正、干净。看好后,在右手边一版一版地往上码,二十格为一组,然后贴上货单,那上面有我的签名和日期。

  这个工作只需用眼。但是稍一分神,手就会按照惯性的机械操作,把没看过的也一版一版往合格的右手边码。它要求你注意力绝对集中。

  就好像是,有时候在家择扁豆,可心里在想事情,就会把没有剥筋的扁豆往筐里扔一样。等醒过神来,那些有虫眼的也逃过审查了。

  2020年、2021年,塞壬通过应聘进入工厂。她先后去了伟达电子厂、普乐电子厂、首饰厂、宠物用具厂等,历时八十余天。东莞是制造业名城,无数工厂耸立其间。按照塞壬的描述,她的生活都被工业园区包围着,“除了镇中心广场商业步行街的那条主干道外,星罗棋布的五金模具厂、电子厂、塑胶厂、玩具厂、鞋厂、印刷厂密密麻麻地将城市缝隙填满。”随着产业升级,找工作的方式变了,流水线变了、工人也变了。

  ◉他们是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平凡人中的一员,隐身于大城中,勤恳地劳作,却成为这座城市坚实的底部。

  在塞壬的笔下,我们得以一窥打工者的真实面貌——看重自己的劳动付出,会为应得的报酬据理力争;会谈梦想、谈家乡,向往爱情。她的笔下有老中青三代,所谓“老”也不过是有了孙辈的人,但是他们身体硬朗,绝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老”。中坚力量已经开始转移向九〇后。更为年轻的职校学生,也在暑期开始了他们的实习,为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他们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与你我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正是这群打工人,保证了工厂的正常运转,支撑这座制作业名城。

  创作这本书,塞壬没有想过为任何人代言。出生在湖北农家的塞壬,步入社会的首份工作就是车间里的工人,尽管后来走出湖北,南下广东,她的目光也未曾离开那些做工的人。时隔许久之后,塞壬再次回到生产一线。她只想作为旁观者,在打工者身边,将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诉诸于笔端,记录下这些生存于城市另一面的人生。

  对于一个动用情感和彻骨经验、疼痛的写作者而言,生活境遇的改变对心力的磨损,是写作面临的客观挑战,要想笔下的文字保持住在场者的血性和鲜活,唯有重新回到现场,向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群敞开,才能激活新的写作资源,塞壬深深意识到这一点。

  《无尘车间》是她在散文创作领域的新拓展,显示了一个成熟散文家对自身的警惕,和对文字的敬畏。比之以往的作品,《无尘车间》保留了塞壬辨识度极高的情感浓度、日常质感和赤子诚挚,但又多了一份岁月淘洗过后的冷静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