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嘉兴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嘉兴“十四五”时期实现强市富民的重要支撑。科学编制和实施嘉兴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嘉兴市制造业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和文件精神编制。
1.工业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嘉兴一以贯之重视发展制造业,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出台《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新制造业“555”行动的若干意见》,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被国务院办公厅两次表彰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56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6.5%,工业税收达到390.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39.4%,分别高于全省平均11.4个和6.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列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327.9亿元,突破万亿大关,较2015年增长45.9%,成为全省第三个工业总量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8.3亿元,较2015年增长41.5%,年均增长7.2%。截至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6578家,较2015年底增加1636家,产值超百亿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家,培育雄鹰企业13家,领军企业6家,隐形冠军10家,瞪羚企业75家。
2.三大产业实现倍增。“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了总量翻番。2020年,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为404.2亿元,较2016年增长103.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5%,占比较2016年提高6.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2;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85.1亿元和1339.4亿元,较2015年增长113.7%和118.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8.0%和64.8%,占比较2015年提高12.6个和22.5个百分点。
3.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两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成功打造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多张“国字号”名片,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县(市、区)全覆盖。2020年,嘉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1.24,列全省第三;工业应用指数41.27,列全省第一;工业设备联网率指数和装备数控化率指数分别为2.67、5.77,均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制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巨石集团、新秀集团、麒盛科技、意欧斯等20个平台入选2020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数量占全省总量的1/5。通过大力实施“机器人+”、智能化技术改造等专项行动,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6万元/人·年,较2015年提高了37.2%。“十三五”期间,嘉兴还荣获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称号,成为首批6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之一。
4.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嘉兴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分行业、分平台、分阶段对亩均税收“低产田”企业和“低散乱”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全面整治,有效破除低效供给,“十三五”期间共腾退“低散乱”企业(作坊)6.2万家,腾退低效用地11.5万亩。亩均产出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嘉兴市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规模以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23.7万元/亩和131.9万元/亩。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改造,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786吨标准煤/万元,五年累计下降19.7%,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绿色园区、1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5.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组织开展“路演中心”“人才飞地”“科创百人会”等品牌活动,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的引入,根据第三方数据发布,2019年嘉兴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达到7.21%,全国排名高居第四。制造业企业研发意识不断增强,2020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为452.0万元/家,较2015年增长79.5%;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41.9%,较201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02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16家,较2015年新增1849家。期间实施了加快企业股改上市行动计划,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新增股份公司2571家,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6家,较2015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6家。同时,通过推动实施“深根院地合作、建设创新嘉兴”行动计划,形成了高端创新平台“多点开花”的新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8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6、长三角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嘉兴市积极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周边省市及省内多地市展开合作,产业协同水平逐年升高。省级以上开发区与长三角地区各类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比如,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苏州工业园、上海浦东软件园、上海青浦工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秀洲国家高新区与上海奉贤生物医药园区、技术转移中心、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展开产业对接合作。杭嘉一体化、嘉湖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在装备制造、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逐步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生态圈”。
7.抗疫复产及时有效。面对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嘉兴市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到位,依托全市在纺织、服装、化工等产业领域的制造优势,全力推进口罩、防护服、红外测温仪等重要防疫物资生产,为抗疫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同时创新服务机制,确保嘉兴市在疫情期间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围绕产值10亿元以上制造企业和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建立24小时供应链协调机制,助力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商复工复产。围绕小微企业推行复工流程简化,在96871平台上开辟“支援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专窗,建立小微企业和小微园联动复工机制。创新实施市县镇工业企业复工专班专员包干制度、领导在线和现场办公机制、市县联动驻企服务等,精准有效帮助企业走出疫情影响。
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嘉兴市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总量偏少,百亿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重仅为0.12%,与本地的协同配套不足,难以形成有效带动。二是传统产业和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较高,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增加值率等效益指标全省排名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三是土地、能源、资本等要素利用水平偏低,亩均工业增加值、亩均税收水平仍不高,全市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0%,工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工业投资效果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偏小,商贸零售规模占比高达80%左右,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难以形成对高端制造的有效支撑。
全球分工新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化与贸易去全球化叠加导致国外消费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物流堵点和供应链断点从国内转向国外,在制造业中间环节运输成本迅速增加以及高技术中间件断供风险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分工布局将在各国产业链中间环节缩减和横向并购加快的趋势下迎来新一轮调整。嘉兴作为传统制造比重大、出口贸易依存度高的沿海城市,尤其在中美关系进入深刻调整新阶段,亟需加快传统产业整合提升步伐,实现新兴产业的增长替代,平抑转型风险,构建嘉兴制造新优势。
国家政策新要求。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窗口期,特别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嘉兴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条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和供应链保障,将在未来构建区域性产业系统中形成明显的内循环优势,但在新兴制造领域的产业链体系相对薄弱,碎片化、单一化问题仍较为突出,亟需加快提升本地产业链韧性,为区域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贡献嘉兴力量。
区域合作新格局。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总体上将呈现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安徽为腹地的金字塔层级结构。同时,随着高铁、高速公路、飞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城市对要素的集成作用逐渐削弱,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生态将加速呈现去中心、扁平化、分布式的倾向。嘉兴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浙沪合作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如何抓住对接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五大新城”建设的新契机,主动发挥浙江数字经济新优势,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在长三角产业布局中充分发挥协同功能,将是“十四五”时期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产业经济新趋势。“十四五”时期,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全面到来。从产业发展特点来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大幅提升,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比电子商务带来更颠覆性的产业,与之相关的新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数字赋能和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也将是嘉兴抢占信息经济先发优势的必然选择。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新标准,嘉兴作为能源保障长期处于“紧平衡”阶段的地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综合考虑碳排放总量、能耗总量、碳排放强度、能耗强度等指标,寻找绿色发展新道路。
嘉兴发展新阶段。从我市发展阶段来看,“十四五”是嘉兴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间窗口”,是实现战略性崛起的“蝶变阶段”,也是嘉兴作为红船精神发源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光时刻”。未来五年,嘉兴必须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作为全市经济实力迈向“万亿级”城市的核心动力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制造强市战略、数字赋能战略,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建设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数字经济高地和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在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体现嘉兴新作为,为嘉兴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提供有力支撑。
1.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放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营造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产业环境,推动嘉兴制造业发展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变。
2、坚持融合发展。坚持把“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之一,同时全面推进两业融合、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内外市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