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做出了明确规定。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这是个专业的文件名称,也是无数个国家标准中微不足道的一例。但在又一个冬季到来、雾霾天随时可能降临之际,标准的出台获得了广泛关注。小小一个口罩,不仅关系着市场监管、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更包含着民众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以及国家在医疗卫生、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是否充足。
在此之前,国内尚无一个民用防护口罩标准。据媒体披露,北京热卖的几款“90%以上去除率”口罩,经检测实际去除率只有30%到40%;另据上海质监局检测,市场在售口罩的69批次样品中,28批次含致癌物质甲醛。由于无标准可依,很多生产企业浑水摸鱼,质量不达标、虚假宣传、假冒仿造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民用口罩国家标准的出台,厘清了相关概念,明确了相应指标与级别。对于规范行业有序竞争、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让检测机构和监管部门有标可循,消费者在选购口罩时心中有数,不会轻易被忽悠。不过,标准出台后,其成效究竟如何,还要看政策是否得到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必须建立配套机制,及时监测市场、淘汰问题企业和产品,才能保证消费者真正呼吸到“良好”的空气。
并非杞人忧天,今年3月《空气净化器》最新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但一周前质检总局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56家企业的61批次产品中,合格率为75.4%。也就是说,每4台市售空气净化器中,就有一台属于不合格产品,可见从纸面到现实,“国标”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而放眼整个防霾市场,口罩和净化器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抗霾眼药水、随身“抗霾神器”等五花八门的产品,同样需要制订规范、加以整顿,这是广大消费者和正规生产企业的共同期盼。
与雾霾的抗争是一场持久战,在宏观层面,要落实好各项环保法规,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民众也需要具体细微的关怀,抵御近在眼前的雾霾侵袭。例如加强防霾知识的科普,重点关爱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推进防霾产品、科技的创新研发等等。又如,雾霾与高温、灰尘、辐射类似,显然会对造成长期隐形伤害,近年来各地要求发放“雾霾津贴”的呼声越来越高。凡此种种,均是与雾霾相关的民生问题,理应得到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记者 刘大山)
用错感冒药,性命也难保?“广东江门一位18岁女孩因同吃两种感冒药,之后死亡。”最近,你的微信朋友圈被这则文章刷屏了吗?【详细】
指甲七种变化提示这些病!早发现早治疗指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基本上,他们应该是无缝、平的、正常的。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指甲,但有个简单的方法发现问题,那就是指甲某处突然明显不正常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