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老爸评测首席质量官白利强气愤的是,一些绿盒仿制新冠药Primovir不仅是“假药”,还不含有任何抗新冠病毒的活性成分。
◎一周下来,在张浩(化名)检测的约40个绿盒新冠仿制药Primovir中,“(只)有两三个含有成分,但偷工减料”。
◎在仿制药检测公开征集活动中,白利强的实验室收到绿盒样品最多。成分鉴定结果有着画像清晰的受众:大部分是信任老爸评测的粉丝,还有一些谨慎的买方。
◎黑市的新冠仿制药流通速度确实快得多,但代价是药物质量不能保证。有没有方法辨别假药?网络上流传了几种方式,例如包装盒上的字体不同、厂家信息不同等,“比如片剂10s中的s主要为小写,正面Astrica的i为方点……”有网友总结道。但从检测分析的结果来看,这些鉴别方式并不靠谱。
作为老爸评测的首席质量官,过去一周,白利强和同事主要在鉴定进口新冠仿制药是否含有有效活性成分。在粉丝寄来的新冠仿制药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绿盒包装的Primovir。
5天后,白利强和他的团队告诉媒体,公司实验室目前已正式完成检测57个,其中绿盒药物54个,54个全部未鉴定出有效活性成分。
这并非个例,在添加微信好友不久后,张浩(化名)给记者连续发来信息,“第一个最完美的样品出现了”“你见证了最强王者”“太给力了”,字里行间难掩激动,这是他开始辉瑞仿制药检测的第7天,也是首次检测到成分及含量均达标的仿制药样品,但“完美样品”是来自孟加拉的仿制药Bexovid。而一周下来,在他检测的约40个绿盒新冠仿制药Primovir中,“(只)有两三个含有成分,但偷工减料”。
同样的,截至1月17日,科普博主“凯喜博士DrCash”(以下简称凯喜博士)检测的绿盒Primovir样本超过200个,其中绝大部分也不含有效成分。
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的情况来看,这些不靠谱的样品来自全国范围内不同的购买者。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称,在打击制售假劣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品的收网行动中现场查获一批假冒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及未经批准的进口药品等。经检验,查获的部分产品不含有效药品成分或非法添加其他药品成分。目前,案件正在由门依法办理中。
1月5日,白利强收到一条私信,点开是一张朋友圈截图,显示有人通过代购买了一些对标辉瑞的Paxlovid治疗新冠的仿制药,问实验室能否测出真假。
平时,白利强参与最多的是化妆品和食品内非法成分添加或有效成分鉴定,但他拥有毒理学专业背景,此前曾在一家专业咨询公司干过十多年,因为其擅长的健康毒理安全评估涉及农药、医药、化学品(如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主要协助全球公司为拟出海的产品做上市相关的登记注册材料。
就经验而言,检测一款产品是否含某种化学成分难度不是那么大,于是白利强就先应下了这个差事,但考虑到药物检测的专业性和实验室资质要求,此事受到了法务同事的反对。
后面大家一致通过的方案是不做药物“检测”,只做样品“活性成分鉴定”。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定量分析,多由药检所等专业机构提供,不仅需要检测药物成分,还要精细到含量、杂质、溶出度等;后者则只检测药品是否含有特定的某个活性成分,很多不具备药物检测资质,但有专业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的机构也能做。
在白利强所在的老爸科学实验室(老爸评测旗下实验室),这种设备是高分辨质谱仪。与市面上另一种检测仪器液相质谱仪相比,高分辨质谱仪的初步检测无需有标准品比照,只需要检测样品中成分的精确分子量和碎片离子的精确分子量,就可以初步判定样品是否含某种成分。如果再有正品作为参照,将样品和参照品的谱图进行比照,基本可以确定结果万无一失。
与辉瑞原研药Paxlovid一样,Primovir由奈玛特韦片和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其中“小圆粒药片”是主药,也是有效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可以抑制内新冠病毒的复制;“小长粒药品”是辅药“利托那韦”,主要抑制奈玛特韦在体内的代谢,保证体内有尽可能多的主药对抗病毒。
实际上,早在2022年下半年,关于绿盒Primovir的真伪讨论就已见诸网络。今年1月初,华大基因CEO尹烨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指出,经药物成分检测,有“绿盒”仿制药Primovir不含“奈玛特韦”。这也将新冠仿制药真伪讨论推向。
随后,绿盒Primovir的购买需求转变为检测需求,包括尹烨、老爸科学实验室、凯喜博士等都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邮寄样品,购买者都想知道,手中的新冠仿制药是否有效。
不过,检测过程并非把样品放进仪器那么简单。从流程看,样品到达实验室后,需要经过研磨、称样、甲醇溶解、超声、过滤、稀释等多项处理,才能成为保留原有成分且不损伤仪器的样品。样品上机后可以自动被检测、分析,用行话说就是“一个一个跑”。
如果一天前处理30个小圆粒,平均到每粒药片的前处理时间大概5~10分钟;上机后,每个样品需要25分钟的时间才能跑完。换言之,平均每个药品的检测共花费时间30~35分钟。
因此,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接触的采访对象中,无一例外地表示,“忙不过来”,为了节省时间,白利强和同事们白天对来样进行前处理,晚上让样品上机自动跑,第二天再把系统自动生成的样品谱图与标准谱图比对,通过人工分析给出一个结果。
张浩的工作与药品检测相关,专业对口,实验室里现成的检测设备触手可及,他利用工作之余也做起了检测的工作,“忙得不得了,我现在没有周末,完全被这个(检测)带偏了”。
在仿制药检测公开征集活动中,白利强的实验室收到绿盒样品最多。成分鉴定结果有着画像清晰的受众:大部分是信任老爸评测的粉丝,还有一些谨慎的买方。
最开始,白利强团队同时鉴定两种样品,最后不再检测小长粒样品。一方面是因为奈玛特韦在治疗新冠病毒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最早检测的30多个小长粒样品中都能检测出利托那韦,问题反而出现在最关键的主药上。
最后,老爸实验室在年前结束了这个项目。一方面,实验室仅有的一台高分辨质谱仪连续一星期超负荷运转,已经逼近检测极限;另一方面,结果已经非常明了截至1月13日,白利强所在的实验室共检测了粉丝寄来的57款新冠仿制药,其中绿盒最多,为54个,而所有Primovir竟然均未检出有效活性成分。
张浩从去年12月底开始关注Primovir的成分问题,几天下来他除了震惊,还发现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他至少三次在“奈玛特韦”中研磨出“纸片”之类的异物,“人家是包衣片,它是包纸片,不知道怎么想的”,“过分至极”这惹得他在发布结果时气愤不已。
“它这个薄膜衣和制药的薄膜衣不同,不是薄膜衣的质感和材质,是类似于纸片的质感。”张浩解释道。
科普博主凯喜博士是较早进行自主检测新冠仿制药的人士之一,截至目前他检测的样本已超过200个。记者曾在1月6日上午与其有过对话,当时他介绍检测的Primovir样本有69个,其中90%均不含有效成分。
1月10日,凯喜博士更新了数据结果:到今天为止,我们获得了155个绿色盒子的新冠仿制药Primovir样品的检测数据,只有9个测到含有奈玛特韦,含有与不含有的比例是9:146;而9个绿盒样品中,片重从202.7mg到375.7mg参差不齐,但无论片重多少,厚度多少,它们的奈玛特韦含量均严重不足,最低的每片为19.24mg,最高也只有42.43mg,跟原研药的150mg相比,占比仅为12.83%至28.29%。
新冠仿制药是白利强离开上一家单位后,第一次接触药品活性成分分析。他告诉记者,即便之前自己测“偏方(非药物)”时,发现了一些毒性比较大,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但涉及的消费者数量、带给自己的心理冲击远没有这次大。因为新冠病毒离每个人太近了。
目前,国内市场常见的新冠仿制药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绿盒的Primovir、蓝盒的Paxista、白盒的Molnunat和深蓝盒的Molnatris。其中前两种仿的是辉瑞的Paxlovid,后两种仿的是默沙东的Molnupiravir。
这些药物在国内火起来,是在去年12月中旬前后。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之后国内防疫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防重症”,以辉瑞Paxlovid为主的新冠小分子治疗药物一盒难求,带动了新冠仿制药黑市的野蛮生长,一盒药的价格从三四百块涨到两三千,个别的甚至炒到四千元以上。
数据显示,Paxlovid可降低新冠相关住院或死亡风险高达89%和88%,但前提条件是患者在出现症状后3天或5天内服药。因为临时购药可能错过控制病情的黄金时间,不少人出于备药之需通过各种第三方平台购药,或者说在身体被病毒击垮前买一份“希望”即便这种“希望”没有获得官方认证。
不同于正常商品,药品在上市销售前需要走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多项流程,这个过程因药而异,可能要花费几年甚至近十年,因此价格低廉的新冠仿制药想在短期内登陆国内并不现实。
1月7日,多年从事药物进出口业务的李勇(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前有印度公司找过自己,希望借助进口公司的协助促成新冠仿制药在中国上市,但团队考虑过后拒绝了,主要原因就在于如果不走“特批”等绿色通道,按照正常流程去申报上市,耗时较久。“到时候,原研产品的供给已经稳定了,仿制药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呢?”
李勇表示,即便不算生产时间,一款海外药品在国内获批后,一般还要经过至少3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医院被患者买到。这段时间包括跨国物流、通关手续、口岸药检、进口销售和医院配送等多个环节。其中,口岸药检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对进口药物进行抽样检测,通常需要1~2个月的时间,检测出药物活性成分只是第一步,还要对比标准品,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药物杂质等指标进行系统检测才能过关。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有效的或是无效的绿盒仿制药Primovir,流入国内更依赖黑市流通的方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通过语音电话联系上了尼泊尔加德满都华侨友好医院夏琛琛院长,她告诉记。